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最幸運的就是生活在一個感情穩(wěn)定和諧的家庭里。在不幸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,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痛苦。
和諧的家庭關系似乎是家庭的支柱。和諧的家庭關系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。家人是否相愛,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(fā)展。不要低估孩子對家庭成員感受的洞察力。
當家庭關系出現問題時,家長都低估了孩子的洞察力。
很多時候,孩子是很敏感的,他們能捕捉到家庭關系的變化,情緒的波動,家庭氛圍的好壞。研究表明,即使是4個月大的嬰兒也能輕易地識別出母親的情緒表達。只是孩子不擅長表達,只能默默承受父母自以為掩飾完美的敵對氛圍。
家庭關系對孩子有哪些影響?
1、家庭關系淡薄,孩子自我情感淡漠
家庭關系淡薄,日常交流互動中沒有體現出愛。孩子自然很難學會如何去愛別人。
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家庭中愛的氛圍,當孩子長大成家后,他們學不會如何去愛別人,反而會表現出自私的冷漠。而且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。
2、家人互相指責,孩子敏感固執(zhí)
很多時候,家人都會責怪對方,說對方有錯。這種指責被孩子聽到,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。
想想吧。小時候家人吵架,你是不是一直覺得是因為自己,你也不自覺的自卑,覺得自己錯了?
孩子的基因來自父親和母親雙方,任何一方對另一方的否定和指責,其實都是在否定孩子的一半。
在這樣的暴露下,孩子會攻擊自己,變得敏感多疑。再加上人總會不自覺的為自己辯護,會變得固執(zhí)。
3、家人不斷吵架,孩子脾氣暴躁
家庭環(huán)境糟糕,孩子就會處在這樣的高壓環(huán)境中,脾氣也會慢慢變得暴躁。
孩子成年后,會不自覺地選擇“吵架”作為解決矛盾的方式。
畢竟在孩子的認知里,這是處理矛盾的唯一方法。
4、孩子容易產生心理補償
當家庭關系失衡時,孩子會感到被忽視,但內心仍對關注充滿期待。所以很容易沉迷于自己的幻想,同時也會對關心自己的人產生依戀感。
孩子渴望長大,認為自己可以擺脫一切。所以,孩子進入青春期,會在家庭之外尋求情感安慰。
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嶺曾說過:“孩子是家庭的守護者。”
當家庭關系出現問題時,孩子會做一些自我犧牲的事情,希望家人把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來挽救家庭關系。
健康的家庭就像平地,孩子會長成挺拔的大樹;有問題的家庭就像懸崖,孩子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,會長成奇形怪狀的樹。
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家庭的犧牲品。
它是家長和孩子的一面鏡子。其實窮富不如被愛教育。
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:“父親、母親和孩子是情感三角。父母相親相愛,家庭和睦,那么這個孩子就會繼承非常健康的戀愛模式。他長大后會把這種愛情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。"
父母相親相愛,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。與其教孩子多少規(guī)矩,怎么做人,不如以身作則,好好愛對方。你的余生并不長。你對伴侶的態(tài)度,就是孩子未來生活的溫度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